赢博体育报告期内,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公司党委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经营管理层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有力推动生产经营工作。公司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坚定走实走好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国际化道路,稳步推进“两商”战略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逐步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
202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584.37亿元,同比增加205.18亿元,增长14.88%,其中营业收入1,577.16亿元,同比增加204.27亿元,增长14.88%;实现利润总额67.05亿元,同比增加6.64亿,增长10.99%;实现净利润57.78亿元,同比增加7.74亿元,增长15.4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加7.82亿元,增长16.88%。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突破历史最好水平。主要原因为:一是公司多措并举加大经营力度,深挖市场潜力,订单量增长促进了业绩提升;二是公司持续开展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项目过程管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三是公司加强风险防控力度,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公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加大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力度,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费用支出管控力度,进一步开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通过系列措施使公司业绩再做突破,再次创造了公司历史上的最佳经营业绩,企业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2,969.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1.53亿元,增幅10.07%。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2,590.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10亿元,增幅17.6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87.24%;境外新签合同额378.9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7.57亿元,降幅23.68%,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2.76%。
从业务类型看,建筑工程新签合同额2,800.07亿元,同比增长9.95%,占比94.30%,为公司主要的业务类型;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新签合同额46.36亿元,同比增长24.68%,占比1.56%;新签实业及新材料销售合同额61.67亿元,同比增长26.99%,占比2.08%;新签现代服务业合同额43.81亿元,同比增长14.73%,占比1.48%。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公司坚持以国家政策和战略为导向,密切跟踪研判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紧抓国家新一轮刺激政策,在细分市场开拓、新兴需求响应、供给能力改善等方面提速提质,稳步推进各项经营工作,公司经营开发再创佳绩。
一是高端营销成效显著。强化高端引领和总部统筹,加强与重点区域地方政府和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对接,开展“总对总”高端商务活动60余次,在新疆、湖北新签合同额分别是2021年的3倍、2.2倍。二是市场开拓展现新作为。纵深推进“五位一体”立体经营,提升市场开发意识,首次采用“统谈统签”模式签约巴斯夫全球首个施工合作伙伴协议,承揽38亿元陕西龙华项目、37亿元连云港中星项目等重大项目。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海外经营和海外改革,新增8个国别市场,签署印尼油储码头、沙特克MTBE、乌兹别克斯坦烧碱等海外大单。
一是化工主业稳固基本盘。聚焦主责主业,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地位不断巩固,新签合同额首次超2000亿元。二是相关多元化开发成熟稳健。依托主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不断优化业务结构。中标岳阳自贸片区EOD,为公司开拓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片区开发模式提供了样板。以科创数字经济为龙头,中标合肥药谷产业园赢博体育、抚州数字小镇等园区综合开发项目。加强安居工程城改棚改民生类项目开拓,签约东莞塘厦住宅、襄阳东津安置房等。认真落实“两山”理论,大力拓展生态环保板块,中标裕龙石化产业园污水处理、汉江流域(天门)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第一期PPP等一批重点工程。三是“双碳”市场迈出新步伐。召开落实习在榆林重要讲话精神暨“双碳”工作推进会,制定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存量和增量项目工作方案,全面布局绿色低碳环保业务,绿色化工新材料合同额超过700亿。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项增幅均位居央企前列,连续两年位列全球油气领域承包商首位。
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认真开展中央企业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完成稳增长任务。高端营销见成效,积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聚焦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市场开拓展作为,首次采用“统谈统签”模式累计中标超百亿元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稳步推进海外经营,大力开展海外经营改革,组建海外业务部和国际工程公司,新增8个国别市场,签署“千亿大单”增补合同、印尼油储码头项目、沙特克项目、巴基斯坦LNG项目等海外大单,高质量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一企一策”统筹推进资质管理,1家企业取得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家企业取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4家公司取得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共4项,1家公司取得城乡规划甲级资质。生产运营稳增长。持续强化生产运营管控,全面实行穿透式管理,积极开展“大干一百天、奋进新征程”大会战活动,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完工,哈萨克斯坦最大化工项目IPCI项目竣工赢博体育,托卡耶夫总统亲自出席投产仪式。浙江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尼日利亚丹格特项目等顺利收尾,广西华谊二期项目、陕煤榆林化学项目等实现中交,山东烟台裕龙岛项目、波罗的海千亿大单项目、印度塔奇尔化肥项目等有序推进。2022年荣获鲁班奖3项(其中境外工程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
全面落实“两商”战略赢博体育,加快产业布局和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化工主业稳固基本盘。聚焦主责主业,深耕传统化学工程市场,在化学工程领域的“国家队”地位不断巩固。相关多元化开辟新赛道。召开落实习在榆林重要讲话精神暨“双碳”工作推进会,全面布局绿色低碳环保业务,业务结构更加合理。实业版图开创新格局。健全实业运营管理和产品销售机制,加快实业发展步伐,强化特色实业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天辰己二腈项目、东华PBAT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质产品,华陆气凝胶项目实现稳定投产赢博体育,实业产品矩阵更加丰富。己内酰胺项目保持高负荷生产,橡机项目完成全年目标。HPPO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巨港电站顺利完成移交。
公司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科研院对各分院双重管理,统筹开展重点产业链科技情报研究。企业科技平台取得新进展,东华、华陆、天辰公司分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科研院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机制不断完善。制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办法,凝聚科技创新合力。研发创新再结硕果。4项研发计划获科技部立项,2项技术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2版)》,参与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制定,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66项,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银奖2项、优秀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圆满完成改革三年行动128项重点任务,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典型企业,改革工作获中央深改办高度评价。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修订完善各级党委“三重一大”事项管理规定和总部管理权责清单,持续优化议事决策流程。开展“争创公司治理示范企业”主题活动,推动所属企业持续提升治理水平。用好用准考核“指挥棒”。以“两利四率”考核为导向,精准设置经理层及成员考核指标,建立全员360度市场化考核体系。制定《董事长、总经理专项奖励实施方案》,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加快实施专业化整合。组建实业事业部、国际工程公司、装备公司、工程科技公司、数科公司。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一企一策”完成4家企业混改,东华公司引入陕煤集团实施“二次混改”。建立闭环管理体系,对运营一年以上的混改企业开展“后评价”。有序开展改革专项工程。加大“科改”“双百”行动推进力度,天辰公司获评国资委改革“标杆”,土木公司获评“优秀”;华陆公司、桂林公司增补入围“科改”企业。
围绕标本兼治提升运营质量,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强化过程管控,对标提升任务全面完成,天辰公司受邀为国资委网络培训班授课。制定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明确127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加强集中采购、工程分包、成本管理、“两金”压降、工程款回收等重点领域管理。加大对重点项目责任成本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督导,加强在建项目计量和收款。公司精细化管理获2022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深化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模式变革。全面推动生产运营体制创新,开展生产标杆创建行动,评选优秀供应商43家、优秀分包商23家。不断强化财务资源统筹。开展“总对总”授信,强化资金集中管理,集中度保持90%以上。创新融资模式,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扎实推动瘦身健体。持续优化管理,有效减亏控亏,督导完成亏损企业治理。
公司将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有力打好防风险“组合拳”。加强“严肃财经纪律、依法合规经营”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提升年行动圆满收官,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开展专项治理“百日行动”,整治安全隐患。加强投资风险排查。严格投资项目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投资项目执行情况和批复落实情况检查和专项督办。加强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强化“四位一体”管控,通过法律手段清收回款。加强巡视整改和审计监督。不断扩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所属企业内控评价“三年全覆盖”。加强海外风险化解。构建“大安保”格局,搭建安保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未发生一起境外安全事件。强化合规风险防控,制定应对预案,保障境外生产经营总体平稳。
2022年,全球经济受到国际地缘政治波动、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发展环境更具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大国外交”开启新局面,国际环境将会明显改善,商务往来限制解除,RCEP机制红利充分释放,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方面,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之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特别是随着疫情整体态势的好转,今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建筑业总产值3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3%,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9.4%。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从行业看,随着国家提振市场信心“一揽子”政策叠加释放,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政策性金融加力加效,“十四五”重大工程、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等投资进程加快,基建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空间。2022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760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1.13万亿元,基本保持历史高位。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发展和挑战并存,增长潜力巨大。同时,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能源结构转型、化工产业链转移等将带来化工业务新机遇,“双碳”、绿色经济、技术创新与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等将催生出新业务新市场。
2022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积极应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行业总体实现平稳运行,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实保障。石油和主要化学品市场受外部因素影响,价格先扬后抑,波动较大,全年累计看,价格总水平上涨。国家统计局价格指数显示,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同比上涨7.7%。2022年4月,工信部等部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加速了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步伐。作为国内化学工程领军企业,公司聚焦《意见》中“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数字化转型、绿色安全”五大重点任务。一是有序推进炼化项目“降油增化”,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增强专用化学品等产品供给能力;加快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煤制油气向特种燃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煤制乙二醇着重提升质量控制水平。积极对接国内外化工巨头的产业投资规划,主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二是引导化工项目进区入园,促进高水平集聚发展和规范化发展,到2025年,将形成70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打造超过600个标准化省级化工园区,研究推进5个煤制油气战略基地建设赢博体育。公司围绕七大石化基地和国家、省级化工园区、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在落实推动化工“退城入园”和长江、黄河流域石化化工项目科学布局、有序转移中积极寻找商机。三是深入领悟和贯彻习在榆林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加大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政府和大型煤化工企业的合作力度,做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和“主力军”,引领煤化工产业科学发展。此外,受到国家“双碳”战略影响,高能耗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高质量供给侧改革,碳中和带来低碳新能源新材料长期发展机遇,行业优势企业有望实现强者恒强、保持持续竞争优势,新能源、新材料、碳捕集、天然气、可降解等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相关领域市场依然广阔。中国化学将积极响应“双碳”政策,顺应绿色低碳发展、产业链重构、工艺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等需求,发挥技术优势,围绕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退城入园、煤基清洁能源、传统化工领域新旧动能转型发力,并为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量身打造综合解决方案,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推动补短板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利因素。在“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导向下,一系列基建政策密集出台落地,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新基建建设规划。同时,乡村振兴票据及专项公司债创新推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正式启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新局面。公司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推动经营布局优化调整,积极展现新作为,成功加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以与化工专业关联度高的化工园区、城市更新、园区配套设施等领域为突破口,成功开拓了基础设施领域市场空间,有效分散了市场风险,全面提升了中国化学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全面融入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市场开发资源投放,积极融入美丽中国建设。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环保行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绿色转型步伐稳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2022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0.1%。二是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2022年,水核风光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7.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三是新能源产品增势较好。2022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0.5%、80.3%、46.8%、45.5%。四是环境质量持续提升。2022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3%;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9%,上升3.0个百分点。
2022年,中央不断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稳步实施,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共抓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等持续开展,一大批生态环保项目的有效投资和落地进一步扩大,为公司拓展环保领域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司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优势,围绕主业优化发展化工污水、危废、固废处理、水环境治理、矿山修复等领域市场,紧抓共抓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契机,快速推进环保领域市场开拓,先后中标了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污水处理、汉江流域(天门)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第一期PPP、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盐碱地改良等一大批环保类项目,为公司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化工新材料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传统石化和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具有性能优、附加值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化工新材料领域是我国化工行业中自给率最低的领域,高端化工新材料市场主要被美国、德国和日本企业占据。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我国企业加强了化工新材料领域技术创新力度,国产化率不断提高且部分实现出口。此外“双碳”目标战略决策为新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等领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将对产业发展方式带来更高要求,倒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能效提升、能源结构调整提供强劲动力,从而通过对化工品供需端的结构转型,形成对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驱动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将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将大力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从电力行业逐步扩大到建材、有色金属、钢铁、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行业,一方面,这将扩大现有化工新材料的应用需求,另一方面,推动环保和低碳排放的新材料取代旧材料。公司坚持“创新驱动”,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积极拓展新材料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报告期内,公司天辰己二腈项目、东华PBAT项目开车成功并产出优质产品,华陆气凝胶项目实现稳定投产;己内酰胺项目保持高负荷生产,橡机项目完成全年目标;HPPO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中国化学是一家集研发、投资、勘察、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的知识密集型工程建设企业,是目前行业内资质最齐全、功能最完备、业务链最完整、知识技术相对密集的工程公司,业务领域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化学工程、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实业和现代服务业业务,工程业绩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和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全球最先进的交付技术和工具,为业主提供安全、专业、智能、先进的工程服务,建设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装置和设施。
中国化学为业主提供项目咨询、规划、勘察、基础处理、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直至开车、运营维护以及投融资等工程建设全过程、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建筑工程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涵盖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环保、基础设施、医药等领域。其中在煤化工领域,中国化学掌握最核心和先进的技术,占据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中国化学拥有行业内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装置,在国内外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公司致力于研发、投资、设计、采购、建造和运营一体化工程服务,并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并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完成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国内外荣获诸多奖项。
经营模式:公司工程承包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工程总承包(EPC、EP、PC)、施工总承包、施工承包和专业承包。工程总承包是指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工程项目的咨询、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服务。施工总承包是指建筑工程发包方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承包是指从业主或施工总承包商承接部分单项工程或某专业工程的施工任务。专业承包指发包人将工程中的专业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企业的任务。我公司较多采用的是工程总承包(EPC)和施工总承包模式。勘察、设计、监理和咨询类工程服务经营模式是受业主委托,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国际和行业标准规范以及业主要求完成受托任务。公司创新经营模式,坚持“风险可控,收益可期”的原则不断探索提供“投资+EPC+融资+运营”的综合解决方案。
中国化学科学谋划、认真落实“十四五”发展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建设集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于一体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中国化学实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探索“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技术研发为“核心”,聚焦于高性能纤维、特种合成橡胶、工程塑料等化工新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研发,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等“卡脖子”技术,拓展新材料行业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实现“产业反哺、研发支撑、工程优化、产业提升”的有机结合。
2022年化工新材料生产、智能装备制造、电站运营、污水处理等在运实业项目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取得了全年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环保达标排放,产品质量合格,无非计划停车的优异运营业绩。天辰耀隆己内酰胺项目满负荷生产;通过内部股权整合设立装备公司,打造以桂林公司为基础的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板块,向“创新技术+特色实业”一体化产业链延伸;电站运营项目全年生产稳定,创效显著;污废处理项目生产负荷逐步提升,逐步做强做大,成为实业板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发力点。
2022年天辰齐翔、华陆新材、东华天业等新建项目陆续投产运行,产出合格产品。2022年7月31日,天辰齐翔打通全流程并生产出优质己二腈产品,丙烯腈装置实现满负荷稳定运行,累计生产丙烯腈8万余吨,己二腈与己二胺负荷逐步提高,实现长周期稳定运行;2022年2月27日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调试成功,产出合格产品,累计生产气凝胶1.17万立方米;2022年6月20日东华天业PBAT主装置一系列开车成功,累计生产PBAT6,330吨,圆满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一年内投产”的目标;2022年,中国化学天辰泉州60万吨/年环氧丙烷、赛鼎科创3万吨/年相变储能材料等项目相继启动建设,预计2023年投产运行。
经营模式:中国化学大力推行采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或通过联合研发、并购重组以及购买等方式获得的高精尖科研技术,投资建设生产装置、生产产品并进行销售。公司自行融资并投资,同时也鼓励二级企业作为实业投资主体开展投融资和项目建设、实业运营,提供技术开发与引进、勘察、设计、建造和运营全系列解决方案,同时也采用BT、BOT和BOOT等模式承揽实业项目。
中国化学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开展以金融业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以产融结合为重点,以“发展壮大产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资本运作,努力开拓金融市场”为主线,以服务于产业链、支撑主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发展具有中国化学特色的金融业务,充分利用财务公司、基金公司等产业金融机构,发挥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作用,依托各所属企业资源,增强公司发展金融、咨询等服务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和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多品种、长短期结合,确保资金需求,降低财务费用,全力保障公司生产经营和国内外项目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产融结合协同效应,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
经营模式:以投资驱动市场开发,通过少量投资带动规划、设计、建造、运营一体化,推动产融结合的项目建设。以少量内部资金引入外部资本,推动重点项目融资。
公司是我国化学工业工程建筑领域内资质最为齐全、功能最为完备、业务链最为完整、行业内具有突出优势的领先企业。可提供技术研发、投资融资、规划咨询、项目管理、勘察设计、采购与设备成套、施工建设、开车服务、维修服务等全过程工程服务。在2022年度ENR全球承包商250强排名中名列第16位,截至本报告期末,拥有石油化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5项和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65项,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6项,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资质7项,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3项,城乡规划甲级资质1项,钢结构、环保、建筑装饰装修等多项专业承包资质。公司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齐全的资质体系,充分发挥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保证公司长期稳定的盈利。
公司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了相关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化学工程业务保持国内领先优势,承建大型石油化工、炼化一体化项目经验丰富,LNG业务不断拓展,精细化工实力逐渐增强。基础设施业务成为公司发展有力支撑,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市综合体建设等传统基础设施不断突破,打造了一批园区样板工程。环境治理业务卓有成效,主动参与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环境治理,在土壤修复、污水处理、固废/危废处理、烟气治理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实业发展成果丰硕,构建了以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实业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支撑主业动力强劲,金融业务有效支撑主业发展,贸易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是“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在传统化工、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绿色环保技术、氢能利用等多个领域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方式形成了系列工艺技术和工程技术,突破己二腈等“卡脖子”核心技术,推进“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了“1总+多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截至本报告期末,共拥有1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能源研发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拥有授权专利4421项,专有技术238项;累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401项,省部级及以上工法366项,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工业化转化应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
公司作为国家基本建设的骨干力量之一,凭借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全面的业务资质,承建了我国绝大多数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工程业绩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在投资大、产量高、涉及产业布局的大型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项目上,已成为业主紧密合作的伙伴,多以全过程承建的方式为业主提供服务,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保持主导作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样板引路,建设精品工程。历年来荣获鲁班奖43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24项(其中金奖22项)和一大批省部级优质工程奖。
公司创新活力迸发、高端人才富集,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5人,省级、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3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294名,拥有一大批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集中了我国石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工程建设领域的主要力量。实施“一十百千”人才工程,评选出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高技能人才等“一十百千”人才500余人,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形成了独有特色的管理模式。
公司是最早承接境外承包工程的中国企业,是实施走出去的先行者和排头兵。承建了大量国际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公司现拥有境外机构140个,分布在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联酋、沙特、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埃及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完成合同额超过1,000亿美元,积累了宝贵的市场开发和项目执行经验,同业主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化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沿线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福祉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7.16亿元,同比增长14.8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15亿元,同比增长16.87%,全面完成各项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目标。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23年1月31日更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GDP增长预测上调至2.9%,同时预估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2023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外生冲击下的恢复阶段,但经济环境整体向好,将推出一揽子扩大内需的经济复苏计划,全力拼经济,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新基建、绿色经济、城市群建设、乡村振兴、大国重器、高端制造等将成为发力点,既体现新发展理念,也带来新发展机遇。
受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能转换、能源转型加快、能效水平提升、“双碳”目标等综合影响,未来我国石油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十四五”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速将降为2%左右。基础化工领域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强化,化肥、农药、氯碱等传统生产能力新旧动能转型升级加快,“减油增化”趋势日趋明显,炼油炼化一体化集约化将进一步提升。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在“双碳”政策下将逐渐降低占比,加快向煤基资源型清洁化工转型升级。2023年,原油价格上方压力重重,原油宽幅振荡的概率较大,从而限制化工品价格波动幅度,成本端对化工品价格的影响作用将逐渐减弱。随着化工品市场消费信心修复,稳地产政策将带动相关产业,这将对沥青、PVC、聚丙烯、苯乙烯等化工品需求起到提振作用,需求回暖将成为影响化工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2023年化工行业的发展预计将更突出一体化、精细化的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以及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加速上马,各省陆续发布了关于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将由规范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围绕化工园区产业提升创新、绿色化建设、智慧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将组织实施“五项重点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特色园区,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初具轮廓,打造65家重点石化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区。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仍在国内经济发展中起到挑大梁的作用,稳增长仍需基建托底发力。一是2023年政府部门新增债券融资维持在7.73万亿的水平。二是2023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较2022年增加15%,其中5%来自于地价上涨,10%来自于房屋新开工面积攀升对土地市场的支撑。三是核酸检测等相关支出的70%转移至基建投资。四是政府部门税费收入按照名义GDP增速成比例增加。预计2023年政府部门用于基建投资的资金能够比2022年多2万亿左右,对应2022年18.56万亿的基数,将带来10.77%的基建投资增速。“十四五”全国水利投资规模将达到5.17万亿元,平均每年超万亿规模。2022年11月,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财政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同比增加44亿元。“十四五”风光发电投资达到近4万亿元,其中相关建安工程市场规模将达8,687亿元,年均1,738亿元。2023年,储能、火电建设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十四五”高速公路投资预计超过9万亿,2023年接近1.8万亿元。“十四五”5G基站、IDC、人工智能及工业物联网这四大领域总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2023年,有望突破6,000亿元。“十四五”总投资将达到1.71万亿,每年增速15%左右,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400亿元。“十四五”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及燃气管网工程市场空间接近5,000亿元,每年投资增速10%左右,2023年有望突破1,000亿元。
当前,我国环保行业大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新的格局下,环保行业已从政策播种时代进入到全面的政策深耕时代,涉及水、土、气、固废处理全方位的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十四五”时期,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据此,有关部门也推出了多项政策,诸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蓝天保卫战”、“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以及“无废城市”等,全面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细分行业中,污水资源化利用在细分行业中,污水资源化利用将加速推进,“零排放”在多个行业成为工业污水排放的强制要求,精细化处理需求将深化存量市场的发展,预计国内工业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将按7.7%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上升,“十四五”末市场规模将达到1262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十四五”黄河流域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上游地级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中下游力争达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城镇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10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到65%左右,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环保市场潜力全面试放。非电领域的大气治理需求市场规模约有1,023亿元,固废处理产业中,餐厨垃圾“十四五”期间市场空间可达2,300亿元,垃圾焚烧增速将持续放缓,新增市场需求约51.8万吨/日,危废处理市场规模2025
年预计达到1,979亿元。《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目标预计包括黄河、长江等9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总投资额超3万亿元,生态修复延续性和空间依然广阔。
新材料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是整个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国内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对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前景。从“十四五”行业发展的环境来看,无论是国内建立自主自强产业体系、国际关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都对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我国高端化学品进口替代步伐将加快,精细化工产品需求将保持年均4-5%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总需求量将达到1.1亿吨左右。全行业目标在“十四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25年达到1.2万亿元左右。产业结构调整将取得重大进展,化工新材料整体自给率超过75%;产能布局更趋合理,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10个左右年产值超百亿的化工新材料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要力争解决20个左右上游关键配套原料的供应瓶颈,实现50个左右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端应用领域化工新材料产业化,优化提升80个左右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形成化工新材料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和谋划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50家左右具有较强持续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或“独角兽”企业,部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体系取得明显进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建成一批国家级化工新材料研发平台,形成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和新优势,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取得切实成效。有望培育出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化工新材料企业集团及专精特新细分领域龙头企业。
公司以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为愿景目标,围绕“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实施“1356”战略举措。
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聚焦主业实业,着力发展建筑工程、环境治理和相关工程及工艺技术研发、勘察、设计及服务,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优化经营布局、强推转型升级、狠抓精细化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全面加强党建,将中国化学建设成为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准确把握我国历史方位和中央企业时代定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力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排头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发挥央企作用。坚持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依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打造工业工程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打造高端化学品和先进材料供应商,成为石油和化工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军者,成为科技创新和工程技术转化的先行者,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锋者,建设成为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
到“十四五”末,公司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行业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夯实。产业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企业发展活力、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助力集团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建设研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
公司2023年计划完成新签合同额3,000亿元,计划完成营业总收入1,720亿元,计划完成利润总额69亿元,公司将根据市场变化和计划执行情况适时调整经营计划。
受境内外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工程项目前期积累的风险集中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显现,部分客户存在不按合同约定按期支付工程款的情况,可能造成公司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公司前移管理重心,源头管控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预警机制落实落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启动预警。持续落实“两金”全方位立体化管控,打好“两金”压降攻坚战,加大工程结算督导,开展应收账款回收和存货压降专项行动,制定完工项目债权清收计划,明确责任人,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款项回收,加大“两金”压降专项考核力度,确保“两金”保持在合理水平。
全球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地缘竞争与地区冲突日益增多,境外经济下行,经济活力整体呈现大幅下降趋势。部分国家制定针对性的贸易限制、技术壁垒、经济制裁规则等,遏制打压中国企业,将加大公司国际化经营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持续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密切跟踪国际大宗物资价格和汇率变化,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健全完善境外合规管理体系,强化涉外法治管理、国别风险分析,深入研究并重视运用相关规则,分类分区制定安全可行策略,筑牢国际经营风险屏障,提高国际经营风险应对能力。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